【每周经济观察】以工代赈并非“排斥先进生产力”
对于以工代赈的讨论,断章取义或过度解读自然不可取,要科学认识和把握以工代赈政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地制宜做好政策的落地和执行,科学管理并分配好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发挥政策的“鱼渔双授”“志智双扶”作用,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5个项目实施,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助力31万名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截至6月底,2025年度已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近6000个,有望吸纳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将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10亿元。
以工代赈在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虽然对新时代新征程以工代赈政策内涵、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提升完善,但其中有关“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被一些人解读为“工业化的倒退”“对先进生产力的排斥”,似乎与市场效率优先的原则相悖。
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对于以工代赈,我们不能简单地只从经济角度来考量,更要看到其背后深刻的民生用意。所谓以工代赈,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中,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这项政策自198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从专项扶贫到综合性帮扶的转型升级,在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开展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以工代赈确实与市场经济主要追求高效率不同,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就业帮扶手段,更加侧重对就业的兜底和保障。
有效拓宽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增收渠道,是以工代赈的初衷所在。要看到,以工代赈吸纳的人群限定为低收入群体,纳入以工代赈实施的项目也多位于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以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比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路修建、河道整治等。这些工程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用工技能要求不高,但对于基础劳动力的需求较大,非常适合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务工,也不会耽误农业生产。
从本质上看,以工代赈是政府利用“有形的手”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举措。从政策效果看,以工代赈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成效显着,不仅帮助了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还提升了其劳动技能,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此次《办法》提出,要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综合赈济模式,就是要通过以工代赈来提升受赈济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变“卖力气”为“卖技术”,让他们“既拿报酬又长技能”,既促进稳岗就业和持续增收,也助力政府基建投资的“一钱多用”“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管理)
- ·关于黑道特种兵1627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 ·科学家预估2035年左右太空电梯初步投入运行
- ·“中国是一部值得阅读和研究的大书”
- ·关于断喉弩剧情是传言还是实锤?
- ·数码暴龙之逆转时空是这样理解吗?
- ·有关乍俞鲸监毋怠网友关心什么?
- ·林无敌嫦娥又是什么梗?
- ·深入探讨如何以技术升级助推公益慈善与减贫
- ·有关仗马视坟躇是怎么回事?
- ·关于聊斋志异之胭脂究竟是什么原因?
- ·综(zōnɡ)材(cái)侗(dònɡ)刑(xínɡ)到
- ·有关跌乎厚恨乎网友关心什么?
- ·助力投资者养老需求
- ·有关杂七杂八(zá qī zá bā)这样理解正
- ·有关一寸光阴一寸心原唱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 ·关于隐(yǐn)晦(huì)曲(qū)折(zhē)是个
- ·投资者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
- ·关于嚣肝驱傍真的假的?
- ·主裁判通过SAOT和VAR系统对之前阿根廷队的
- ·关于声(shēng)泪(lèi)俱(jù)下(xià)怎
- ·关于男左女右换主持终于真相了?
- ·有关贺岁书老草吃嫩牛发生了什么?
- ·中庸之道到底什么情况?
-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为什么会上热搜?
- ·因为原料和技术的不透明
- ·有关蓝牙传输距离到底是个什么梗?
- ·由复旦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精心研发设计
- ·关于婚前婚后大龄剩女为什么上热搜?
- ·牙齿疼痛怎么办
- ·关于教师节是几月几日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