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25个参战军战斗力和战绩大第一名就有争议

最后编辑时间:2025-06-23 14:28:3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志愿军参战的25个军中,包括了许多不同表现的部队。这些军队分别是:1军、12军、15军、16军、20军、21军、23军、24军、26军、27军、38军、39军、40军、42军、46军、47军、50军、54军、60军、63军、64军、65军、66军、67军、68军。其中,16军、21军、46军和54军的战斗较少,难以评价其贡献,因此排除在外。剩下的21个参战军中,排名前列的几支部队就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排名第一的当属38军。38军在志愿军的攻防作战中表现极为出色,战斗力极强,成为了志愿军的典范。紧随其后的是39军,或许是并列第一的位置。39军的战斗表现堪称“教科书式”的军事作战,稳定性强,是志愿军中最为稳健的一支。虽然美军少有对志愿军部队的评价,但曾有美军提到,39军是志愿军最强的部队。尽管如此,38军在第二次战役的凤鸣里战斗(包括松骨峰和龙源里战斗)以及第四次战役中汉江南岸的阻击战可谓光芒四射,这两场战斗几乎无法与39军的任何战斗相提并论,因此,39军最多只能与38军并列第一。

  与38军和39军相比,40军和20军的情况则显得有些憋屈。这两支军队并列第三,尽管40军的战斗力在志愿军中首屈一指,尤其是在第三次战役中,面对韩国第6师团未能快速取胜,且与39军形成鲜明对比。然而,40军在第四次战役中与美军骑兵第1师的对抗中,损失不小,这让其成绩略显逊色。值得一提的是,40军在马踏里西山之战中,以志愿军与美军最悬殊的伤亡比(1:5)打出了最为耀眼的一战。可以说,40军有实力争夺第一名,但最终由于战绩的综合评价,它只能屈居第三。

  相较之下,20军的战斗力与38、39、40军相当。尽管如此,长津湖战役中他们的损失巨大,未能尽展实力,因此稍显逊色。

  接下来,27军也显得有些委屈,排名第五。27军的战斗力与战绩皆不容小觑,但由于在阵地战中表现略逊色于20军,因此只能排在其后。然而,27军的强悍并不容忽视,尤其是面对强敌时展现出的坚韧精神,在志愿军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五支部队,38军、39军、40军、20军和27军,构成了第一梯队,彼此间的差距仅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用毫米来衡量。然而,在第一梯队之后,差距就明显增大了。

  位列第六的47军,虽然排在第二梯队的第一名,但其表现依旧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驿谷川的战斗中,尽管遭遇失败,47军依然敢于吹嘘自己曾与美军骑兵第1师作战,并且能够在战斗后自豪地讲述自己的经历。47军的梁兴初指挥下的战斗,也成为了志愿军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紧随其后的是63军,排名第七。63军的表现本可排在第六,但与美军的几场交手中,其失分项也不可忽视,尤其是面对韩军第6师团时的败北。尽管如此,63军在与美军陆战第1师的较量中表现出色,一度占据上风,显示出其逐步成长的实力。

  第八名是12军。虽然12军的战绩并不算突出,但其在执行命令上的决心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在上甘岭的贡献,令其得到了应有的评价。

  并列第九名的是志愿军阵地战时期的“三剑客”——1军、24军和23军。1军未曾打败过大规模战役,但其从未败北的记录无疑让它成为了志愿军中的一支坚强力量。24军虽然在哈里高地没有成功占领阵地,但他们表现出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令美军第3师始终未能在与他们的交手中占得上风。23军则以猪排山和丁字山的战斗闻名,但在面对韩军第2师团时也曾失利。

  第十二名,26军,尽管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但在长津湖的表现和随后第四次战役的阻击战中未能达到预期,成为了“背锅侠”。

  紧接其后的是42军,战绩上虽有不少败仗,但其名气却大于实际实力。42军本为第三梯队,却凭借过硬的执行力和战斗精神,被提升到了第二梯队,成为了值得荣誉的部队。

  第十四名是15军,这支部队原本应属于第三梯队,但其表现同样突出了,成功跻身第二梯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50军、60军、64军、65军、66军、67军和68军则被归为第三梯队。尽管这些部队在整体战斗力上略显逊色,但仍然有着不容小觑的表现,尤其是60军,曾经成功击败了1950年时的39军,表现堪称惊艳。至于50军,虽然被自媒体称为“地表最强防御部队”,但由于缺乏后期的实战锤炼,未能充分展现其潜力,然而在汉江南岸的坚守,依然展现了其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篇文章的分析,更多是根据个人观点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无法确保完全准确。接下来将会有一篇扩展阅读,涉及其中一支部队的更详细分析,敬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