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红色文化村-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

最后编辑时间:2025-04-27 07:12:0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大坪村,位于梅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约7.5千米,湘、粤交界处。明天顺年间,杨姓先祖从广东河源迁移到此地而形成村落。因四面环山,中为平地而取名大坪村,别名笔山村、杨家寨。朱德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曾在此驻扎,邓小平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经过此地,留下了红色革命印记。杨子达等党员在杨家寨开展地下革命斗争,成立过党支部。村里有湘南宜章暴动策源地一文奎楼、邓小平率军驻扎的文吕昌阁等红色遗迹。1990年,该村被评为韶关市革命老区村庄。

  1928年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以“国民革命军一四O团”的番号进入大坪村,并与在该村活动的党员谷子元、杨子达等取得联系,驻军村中。朱德、陈毅等在墩素斋住宿,指挥部设在文奎楼。1月7日晚,朱德、陈毅、龚楚、胡少海、王尔琢等在文奎楼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宜章暴动事宜。12日凌晨,朱德部队离开杨家寨向宜章县进发,夺取宜章县城,尔后歼灭前来“围剿”的国民党二十四师许克祥部,取得坪石大捷,后又发动湘南暴动。此后,该村被国民党军以通匪罪进行“清剿”,烧毁房屋数百间。湘南暴动后,该村群众在中共湘粤边党组织的领导下长期坚持革命斗争。

  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在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率领下发动广西百色起义,转战到达粤北,试图建立根据地,以便与江西中央苏区连成一片。2月1日,红七军从连县进入梅花墟,并在莲花祠(亦称棉花坛庙)设立红七军指挥部,红七军在梅花一带休整和发动群众。2月3日,红七军遭到国民党军邓辉部几个团的堵截和围攻,在杨高林(早期乐昌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带领下,发动当地60多名村民一起参加战斗。经过浴血奋战,毙伤1000多名国民党军,但因敌我力量悬殊,红七军也伤亡700余人,师长李谦牺牲。当晚,红七军撤出战斗,转移到村中,指挥部设在文昌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吕阁曾被用作加工厂,也是当地村民集结活动的地方之一。当地村民把文昌阁称为“红军楼”。

  大坪村这片革命热土还哺育了很多英雄儿女,杨韶良(1918-1983)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参加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横渡长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五十五军军长、湖南省军区顾问等职务。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