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记忆:时隔半生因文牵线旅菲华人女作家找到了幼时歌唱启蒙老师——“秀玲阿姨”!

最后编辑时间:2023-09-14 14:41:4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七年前,旅菲华人女作家,原《世界日报》编辑吴惠华女士,在《鹭客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小段文字标题为“秀玲阿姨,你在哪?” 原来,“秀玲阿姨”是吴惠华幼年时代的“唱歌启蒙老师”,多年来,身在异国的吴惠华内心深处一直都铭记着这样年轻漂亮又很会唱歌的“秀玲阿姨”的身影。意想不到的是,文章发出后,很快便有鹭客社读者帮吴惠华找到了“秀玲阿姨”。吴惠华女士为此专程回国与之相见,这是一场时隔半个世纪的相会,此情此景,感人至深。一直到近日,依然有文友给我留言,告知我“秀玲阿姨”有线索了。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吴惠华女士已找到了“秀玲阿姨”,《鹭客社》特意在今天晚上公布两人在大陆相会时的照片,作为一个值得回顾的温情记忆。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遥远的边疆。我要沿着这条细长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这首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大陆是非常流行的。大、中学生们都可朗朗上口。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正是政权更替初期,中国大陆对前苏联的膜拜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同志加兄弟的情谊。电影院里放映的是苏联影片,书店、图书馆里俄国文豪如托尔斯泰、萧洛霍夫、普希金等人的着作比比皆是,一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角保尔·柯察金风靡了多少人。书中一句隽语:“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让我收藏了半个世纪。当年,执教某华文中学毕业班,给学生们的临别赠言大多也引用了这句语录。

  时至今日,《小路》、《草原》、《三套车》、《青年近卫军之歌》等苏联歌曲仍是我辈人最喜欢唱的歌曲。曾伴随着我辈历经了多番社会变革,在那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日子里,成了知青们的共同旋律!

  接触苏联歌曲时尚年幼。当年,小舅在厦门第一中学上学,寄居我家,经常有一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孩来家玩。年幼的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大人们令我呼她秀玲阿姨。她唱歌挺好听的,每次来总会唱歌给我听,教我唱俄罗斯民歌,是我唱歌的启蒙老师。后来小舅到北京上大学,秀玲阿姨也考进福建省民间歌舞团,成为歌唱演员。从此再也没见过秀玲阿姨。

  记得八十年代,北京一文化单位代表团访菲,礼访报馆,送了二盒俄文的俄罗斯民歌卡式带,一摆上桌,我赶紧说我要了,惹来了哄堂大笑,当时本岛版主编吴文焕还笑说:这是俄文歌谁跟你争!可知道,这些俄文歌曲牵连着我对童年的多少回忆及对家乡、秀玲阿姨深深的思念。

  猛地想起湮灭许久的往事,忆起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是一种溶剂,溶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