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深化减污降碳协同推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

最后编辑时间:2025-08-01 07:42:4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日前,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要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下,发挥政產学研用作用,深化减污降碳协同,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助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大力推动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等三大改造工程。其中,在超低排放方面,截至今年7月,已有19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或部分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全国6亿吨粗钢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5亿吨粗钢產能完成重点工程改造,上述產能佔全国总產能的80%以上。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等三大改造工程,既相互独立开展,彼此又有协同理念与协同技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说,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源头、系统和科学治理,更高质量实现超低排放顺利收官。同时,通过极致能效工程,持续迭代更新技术清单和能力清单,让清单从纸面快速走向车间﹔协同研发,攻关共性难题技术,推动產学研用深度融合,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进一步扩大标杆示范覆盖面,深化全流程闭环管理﹔分享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理念、路径与成效。此外,要深入推进低碳转型工作,强化钢铁企业数字化碳管理能力,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通过碳市场引导作用,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发展。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经验弥足珍贵,一时的改造容易,长期的保持更难。”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刘炳江表示,应谋划一套更灵活、更可持续的管理体系,用硬标准和软激励“两条腿走路”,确保所有企业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让减排成效显着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实现“减排即获益”。同时,应从数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差异化激励政策、健全标准与技术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金明红认為,当前钢铁行业处於减量发展与深度转型时期,行业节能降碳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行业要持续优化產品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减煤改造,推动產业提质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水作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工业生產领域尤其是钢铁行业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当前,我国以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為主线,加快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张继群认為,在此背景下,作為用水大户,钢铁企业节水工作应满足政策上的刚性约束要求,用好用足节水优惠政策,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与会嘉宾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扩围仍面临数据基础薄弱、碳排放管理能力不足、减排与增长平衡等难点。

  “建议钢铁企业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改进生產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水平,尽快為进入全国碳市场打好基础﹔尽快熟悉碳市场相关要求和技术规则,着手制定履约策略,参与市场交易,合理控制履约成本﹔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摸清碳排放底数,提升碳排放计量水平,按照核算指南要求配备与管理计量器具,核算清楚各工序燃料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碳排放情况以及生铁、粗钢等工序產品產量。”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表示,要加强企业能力建设,组建专门人员和技术团队负责全国碳市场工作,加强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各类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在企业和重点设施层面落实、落细、落地,坚决杜绝数据弄虚作假行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机制研究部室主任、副研究员刘海燕表示,与强制碳市场不同,自愿碳市场是建立在企业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允许重点排放单位每年使用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5%的国家核証自愿减排量进行配额清缴抵销。建议钢铁企业参与自愿减排市场,助力企业有效降低履约成本、科学配置碳资產、获取减排贡献收益,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日前,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要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下,发挥政產学研用作用,深化减污降碳协同,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助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大力推动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等三大改造工程。…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日,北京、河北等地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29日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金融监管局、各财险公司、银保信公司、保险业协会做好主汛期灾害应对和保险理赔服务工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