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风吹千年十万石刻在乡村“醒来”

最后编辑时间:2024-02-29 19:55:0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四川安岳,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多达十余万件石刻造像散落在乡间田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不为外人所知。如今,随着社交媒体上关注度增加,这些千年石刻正在“醒来”。

  安岳石窟上承龙门,下启大足。与它们相比,安岳石窟要安静低调很多。这些始凿于南朝梁,盛于唐宋的石刻,在川中丘陵地带默然伫立,等待与人们相遇。一起走进这场千年的“风”。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早在东汉时期,安岳境内便出现了以崖墓壁刻为代表的石刻艺术形式。自隋唐以来,安岳石刻出现了技艺精湛的以石窟寺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安岳石窟艺术。

  在安岳众多的石刻造像中,茗山寺是特别的一个。“北宋的风”,网友用这个浪漫的词语形容茗山寺的石窟。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茗山寺石刻始建于北宋,依绝壁雕刻,因风化严重形成独特的石窟景观。在石窟匠人精湛技艺和风的作用下,千年石刻幻若为纱。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毗卢洞观音堂内雕刻的紫竹观音,容颜似月、体态如莲,低眉微闭的双眼中透着慈悲,被称为“世界最美的紫竹观音”。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这尊3米高的紫竹观音,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身穿短袖薄裟,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侧身跷坐于一张弧形荷叶上。图/CNSphoto 王磊

  安岳是中国唐宋石窟最集中的一个县,177余处石窟、10余万尊造像遍布全境。有的石窟在城市边上,更多在则散落于乡村。在山间小道穿行,寻访古迹造像,是在安岳看石刻的另一大乐趣。图/视觉中国

  安岳县书房坝水库水位持续下降,部分被淹没于水位之下的唐宋时期摩崖石窟造像露出真容,吸引不少民众乘船前往观赏。

  毗卢洞位于油坪村龙归山,有时车只能开到龙归山脚下的镇上,剩下的路需要沿山间小道徒步上山,才能抵达。

  茗山寺位于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0公里,狭窄的山间公路,对前往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寺中两尊保存完整度极高的佛像常年锁在一道木栅门内,游客只能趴在木门门缝一睹它们的绝美容颜。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安岳石刻不仅“古、多、精、美”,还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突出的艺术与美学成就。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除了卧佛院、圆觉洞、茗山寺、毗卢洞,安岳还有华严洞、孔雀洞、木门寺千佛窟等石窟造像,这些散落川中丘陵地带的瑰宝,历经千年风剥雨蚀,遗世独立更显珍贵。图/CNSphoto 王磊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